本文来源:人民网
三峡库区,云雾萦绕青山,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坐落其间。
走进村民冉德才家,斜屋面、花格窗,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利落。庭院一角,一根自来水管探出来,“拧开水龙头,清水哗哗流,啥时候都有水,生活方便多了。”冉德才说。
“以前水量小,有时候水还很浑。越是用水的时候,越是发愁。”冉德才回忆。睦和村山高坡陡,供水管网老化,喝上安全水,成了村民急难愁盼的事。
喝上安全水,村民过上好日子
召开一场场院坝会、开展一次次蹲点调研,水利部党组将“支持三峡库区移民村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解决饮水安全、住房安全和出行难问题”作为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,累计投资2500多万元,改造农村供水主管6300米、分支管上万米。
一条条自来水管,改变了睦和村村民的生活。“自来水入户,吃饭、洗澡方便多了。”村民汪登荣说:“空气好、江景美,能采摘,吃水问题又解决了,咱办农家乐也更有底气了。”
水通了、路畅了、房子修好了,睦和村的产业更兴旺了。“山上栽果子,家里开馆子,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。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1.92万元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自豪地说。
喝上安全水,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。“党的十八大以来,水利部门瞄准短板弱项,稳定水源、完善管网、加强管理,不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。”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介绍。
从西南山乡到海岛渔村,再到西北旱塬,越来越多村民喝上了安全水。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街道的白沙岛上,开民宿的陈存明尝到了甜头:“岛上有了这么好的水,我们能放心地接待游客了。”
“与此同时,还存在一些农村季节性缺水、供水保障程度不高等问题。我们将继续加快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水平,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,推动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,力争2022年底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%。”陈明忠说。
有了生态水,护好绿水青山
月亮湖碧波荡漾,木栈道蜿蜒曲行……一大早,村级河长彭启华开始了一天的巡护,“每周至少巡河两次,咱要守好‘责任田’。”
彭启华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党委书记,从2017年起,他又有了新身份——河长。“有没有垃圾,有没有乱排污水,从河里到岸上,咱都要看仔细。”彭启华说。
河长上岗,守护家门口的河。解放村河渠密布,过去因无人管护,河水被污染了。“村里成立保洁队,促进畜禽养殖转型,完善污水收集处理,小渠小沟变清了。”彭启华说。
村级河长谁来当、怎么干?为此,解放村开展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,解决河湖管护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。目前,在水利部支持下,全村设立6名村级河长,带动村民共同守护河湖生态。
村级河湖大多规模小,过去因管理缺位、投入不足,水环境问题突出。改善河湖生态,成了群众迫切的期盼。“设立村级河长,贯通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体系,能有效改善乡村河湖面貌。”水利部河湖管理司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吴海兵介绍。
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水利部以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为切入点,全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水环境问题。在湖北省远安县,“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”工作的推进让河水清澈流淌,清水还浇灌出了绿色大米;在山西省岢岚县,治理沟壑、染绿山岭,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。去年夏天,历时33天的夏季滹沱河、大清河、白洋淀生态补水顺利结束,沿岸群众多年后又看到了碧波荡漾的家乡河。2021年,水利部治理农村河道3800多公里、湖塘1300多个,受益村庄3300多个,农村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
引来发展水,助力乡村振兴
走进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寸塘口水库,青山环抱、碧波千顷。水库承担着全县13万人的饮水、6.42万亩耕地的灌溉等功能。
“水库建于上世纪70年代,经历了多次暴雨洪水,加上年久失修,蓄水供水功能受限,有村子有时还会停水。”大英县水利局副局长肖体民介绍。
“定向帮扶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寸塘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”,是水利部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的项目之一。“我们开展溢洪道启闭机房拆除重建、防洪抢险道路加宽等,补上乡村水利设施短板,真正解决群众用水难题。”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司基本建设处三级调研员赵建波介绍。2021年,水利部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,全面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护。
水库是重要的水利设施,对防洪、供水、发电、生态等具有重要支撑性作用。“我国水库大多为小型水库,因建设标准和管护等原因,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很重。”水利部运行管理司副司长张文洁介绍,“近年来,中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,确保水库充分发挥效益。”
从水利工程建设到农村饮水安全,从水生态保护到防御水旱灾害,水利部党组充分关注民生期盼,分批次确定了42个办实事项目,示范带动部属系统推出380项办实事项目,切实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一批水利问题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2年02月23日 06 版)
(责编:宋美琪、王珂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