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“成绩单”“服务包”来了→

10-16 重庆日报客户端 阅读: 36709

当前重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成效亮点?接下来还将实施哪些发展举措?

10月12日,在市政府新闻办“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”发布会上,市经信委党组书记、主任蓝庆华,市经信委党组成员、副主任吴涛,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陈建军进行了解读。

“川渝造”微型计算机产量占全国总量四成

▲10月12日,市新闻发布大厅,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,市经济信息委主任蓝庆华介绍相关情况。记者 尹诗语 摄/视觉重庆

蓝庆华表示,近年我市聚焦共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,深化川渝制造业协同,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“一号工程”走深走实,主要采取了4项措施——

积极担当国家战略。深入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、重庆市、四川省三方协议,获批建设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、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、网络安全产业园区(成渝)等国家级示范,培育产业先发优势。

全面加强政策协同。强化两地制造业“十四五”规划协同,出台电子信息、汽车、装备制造、特色消费品、工业互联网、铝产业等6个行业协同方案,推动两地制造业发展相向而行、步调一致。

持续深化链群融合。搭建电子信息、汽车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线上供需对接平台,汽车产业全域配套率达80%,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域配套率超50%。 截至7月底,川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产量21万辆、同比增长10.4%;两地微型计算机产量近8000万台、占全国总量40%;培育3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,夯实两地产业协同发展载体。

探索创新发展举措。两地相继获批重庆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、成都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这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;构建“一顶一备”工业互联网标识战略生态;创设成渝“电走廊”“氢走廊”“智行走廊”三大类应用场景,累计建成高速公路充电站180座、换电站10座、加氢站22座和128公里高速公路、520公里城市道路“智行走廊”示范道路。

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

▲10月12日,市新闻发布大厅,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,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吴涛回答记者提问。记者 尹诗语 摄/视觉重庆

吴涛介绍,按照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发展要求,近年我市持续着力培育“产业研究院+产业园区+产业基金”的优质中小企业生成生态体系,具体举措包括:

精准选种促转化。聚焦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6条标志性产业链关键技术需求,搭建平台、编制科技成果库,在全球范围内遴选更多优质科技成果,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和交易机制,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。

系统育苗畅渠道。依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,打造“总院+分院”“母基金+子基金”的育苗体系,打通“项目遴选、小试中试、产品上市、生成企业”通道,让更多的科技成果由种子变成苗子,完成“1”到“N”的裂变,从“书架”搬到“货架”,孵化落地一批“硬科技”企业。

提升服务优环境。重点打造一批配套服务齐备,生产、生活、生态有机融合的中小企业生态家园,为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、便利化、全要素、开放式的发展环境和专业化服务;持续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,全面推动人才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政策链耦合互动,推动更多培育生成的优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“小巨人”企业、上市企业发展。

1-8月“重庆造”新能源汽车产量20.2万辆

“我市目前已形成长安汽车、赛力斯汽车等16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规模。”陈建军介绍,今年1—8月,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20.2万辆,占全市汽车总产量14.5%,纯电动、插电式、增程式、氢燃料、换电式等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式齐全。

▲10月12日,市新闻发布大厅,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,市经济信息委二级巡视员陈建军回答记者提问。记者 尹诗语 摄/视觉重庆

陈建军表示,当前我市以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引领,加快推动汽车产业新能源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高端化、绿色化发展,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

规划方面,我市已出台《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》及5个行动计划,完善了产业发展顶层规划设计。

配套体系方面,今年意法功率芯片等关键项目落地,赣锋新型锂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,基本覆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3项系统、12类总成、56个部件,集群发展水平西部领先。

此外,我市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亦在稳步推进,包括两江示范区着力构建基于“车路协同”6大类应用场景、30余种功能场景;超40台自动驾驶汽车在永川区开展常态化示范应用。同时全市正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充电站累计达2975座,充电桩保有量达17.7万台,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率达83%,辐射范围西部领先;建成换电站122座,累计推广换电车型2万辆;建成加氢站6座,成渝氢走廊运行规模不断提升。

新增软件企业4600余家 “满天星”行动计划被全国推广

陈建军表示,从去年以来,我市聚焦工业软件、汽车软件等重点方向,统筹场景、场所、企业、人才、生态“五大关键”,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“满天星”行动计划,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典型经验全国宣传推广。

“去年,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705亿元,位列全国第9;今年1—8月,全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086亿元,同比增长14.5%。”陈建军说,目前我市累计收储楼宇面积113.6万方,使用56.3万方;新增软件企业4600余家;新增从业人员5.8万余人,包括中高端软件人才1.2万余人。

我市还建成首批市级“满天星”示范楼宇14个,新挂牌软件园区26个,认定市级重点软件产业园7个,重点园区收入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80%以上;获批成渝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,创建软信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,重庆大学获批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称号。

为重点企业配备服务专员

吴涛说,今年以来,我市以推深做实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为抓手,嵌套“企业吹哨·部门报到”平台,持续深化助企服务,特别热是围绕规上工业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实施“一企一专员”,提供政策宣传、问题化解、事项协调等全周期、全要素、全覆盖和全方位服务。

“目前我们已选派7000多名熟悉经济政策、热心企业发展、善于综合协调的工作人员,分级分层为全市2万余家重点企业担任服务专员。”吴涛介绍,截至9月底,服务专员开展助企服务工作9284次,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261项,做到企业“专员一对一”全覆盖、“服务点对点”零距离。

另外,我市还开发了“企业吹哨·部门报到”平台移动端,新增“服务企业专员”模块,增设代企业吹哨、吹哨事项全程跟踪、“红黄绿”三色亮灯督办等功能,持续提升运行质效。截至9月底,该平台累计受理吹哨事项6824件,办结率和服务满意度均超过99%。

推动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

吴涛介绍,当前我市正在制造业领域全面启动“亩均论英雄”改革,以此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

“化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单位用地产出低、提质增效手段弱、资源要素配置难、发展动力转换慢等痛点,是我们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目的。”吴涛说,在该项改革中,我市将以亩均增加值、亩均税收、单位能耗增加值、研发投入强度等为核心指标,建立完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,为区县、园区和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精准画像。

同时,通过综合运用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结果,推进相关资源、要素、政策向亩均效益好的区县和企业优先配置、倾斜支持,倒逼后进区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、低效企业加快改造提升。

“做优增量深化标准地改革,盘活存量加强闲置用地处置,是‘亩均论英雄’改革的重点。”吴涛表示,我市将围绕这两个维度发力,推进标准地改革,加快建立完善标准统一、管理规范的标准地出让管理制度,全面推行制造业新增工业用地按标准地出让。通过适时启动制造业亩均效益示范引领行动,在每年遴选亩均效益示范引领区县、园区和企业,开展示范引领先进经验与典型案例的总结推广、改革成效与提质增效的成果展示。

主编:

陈钧

编辑:

罗建军

校对:

贺子桓

审核:

付爱农